历史悠久
获此殊荣凉山实至名归
在远离市区的西昌市安哈镇大箐村3组,村民丰布哈正在照料地里绿油油的苦荞麦。今年的苦荞长势良好,等到收获时节,这将是他家今年最大的一笔收入。
苦荞,一种生长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,当地居民常吃的荞麦作物。其产量并不高,但是因为不打农药、无污染,是优质健康的绿色杂粮。
据《本草纲目》记载:苦荞味苦,性平寒,能实肠胃,益气力,续精神,利耳目,炼五脏渣秽。在《千金要方》、《中药大辞典》中记载:苦荞可安神、活气血、降气宽肠、清热肿风痛、祛积化滞,具有清肠、润肠、通便、止咳、平喘、抗炎、减肥、美容等功效。
有一种说法是,在所有粮食中杂粮最好,在所有杂粮中荞麦最好,在所有荞麦中苦荞最好,被誉为“五谷之王”,有着卓越的营养保健价值和非凡的食疗功效。
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苦荞麦起源国和大面积种植国。得益于优异的光热资源和气候条件,以及无污染的水土,凉山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苦荞麦资源最丰富、种类最多样、分布最集中、种植最广泛、产量最领先、品质最优良、历史最悠久的主产区。
据了解,全世界荞麦有15个品种2个变种,凉山州就有10个品种2个变种,曾荣获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。所以说,凉山获得“苦荞之都”称号,是实至名归。
产业发展
凉山苦荞一年卖出12万吨
经常往返于西昌和成都之间的商人吴明勇发现,在2009年之前,他经常带苦荞茶到成都送给朋友,因为成都买不到。但是到了2010年后,朋友们都自己买苦荞茶了,原因是凉山的苦荞茶广告,在成都的大街小巷都是,任何一家超市都可以买到苦荞茶。这种粮食做的茶,风味独特,越来越受人喜爱。
凉山苦荞知名度的提高,源于当地党委、政府的不懈努力。近年来,凉山为推进苦荞产业发展,出台了相关的政策,并率先在全国制定和出台了苦荞麦生产技术标准,为苦荞产业发展增添动力。
从当年的默默无闻,到如今的众人喜欢,凉山苦荞,经历了20年的发展期。现在,在凉山从事苦荞麦产品开发生产的企业已有30多家,涌现出了“环太”、“西部村寨”、“惠乔”、“航飞”、“安喜”、“三匠”、“彝家山寨”、“邛都”、“山瑞”、“阳光尚品”、“红荞地”、“邛池”等一大批著名商标和品牌。
而苦荞产品,也从当初单一的苦荞面粉,发展到如今的苦荞茶、苦荞粉、苦荞方便食品、芦丁香菜、苦荞生粉、苦荞麦日用品等6大系列,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凉山苦荞麦产业。
如今,苦荞麦产业已经成为凉山加工企业最多、加工规模最大、开发程度最高、系列产品最全、产业链条最长、市场开发最深的农产品加工行业。目前凉山苦荞茶销售收入占全省茶类食品销售收入的8%左右,为全省茶类食品的第一名。
除了在国内开拓市场,凉山苦荞产品还出口日本、韩国、新加坡、俄罗斯、加拿大及欧盟,特别在日本最受欢迎,一年卖出约12万吨,年销售额超过5亿元。
凉山州力争五年内,创建全国最大的苦荞麦标准化生产基地50万亩,规范化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,总产量突破15万吨,产业总值达15亿元以上。下一步,将建成全国苦荞麦种植中心、研发中心、加工中心、检测中心,奋力打造“世界苦荞之都”。